測試此欄進行中

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

跨越底層

偶爾讀到幾本書,個別有幾句還挺精警的:

 [富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富人,窮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窮人]那也確實,窮人即使胡來了破產了都仍然是窮人,富人卻是一朝返貧。書指的是窮人要逆人性而行才有跨越的機會,順人性就很可能一生不變了。

[窮人一旦積累資本就沒有窮人,社會亦不能運轉,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些事件將窮人的資本拿去]聽起來也合理,如果人人20歲打工10年,死省爛省都可以積累逾百萬財富,再俾佢儲多10年,40歲都退休了,個個都唔撈,真係搵個侍應都冇。而且確實當你儲左幾十萬,正好[買樓][結婚][生仔],湊巧正如書所講就俾佢消耗了你剛積累的資本。

[從小教導你們學一門好技術,進一個好行業,找一個好工作,那怕你是醫生還是工人,終究都是為了富人服務]這種觀念從小灌輸,看似合情合理,實則是你學的技術愈高,愈被綁死在安穩賣力上永遠為富人服務。已經身為醫生律師年入百萬的,絕不會冒險只會安分守己,等於直接被鎖死在普通人這層裡面,各自成為社會裡面不同的螺絲。

[向窮人講成家立業,向富人講業立家成],這裡有點因果關係,倒因為果?但確實符合我的邏輯,先成家,屋仔車仔老婆仔細路仔,無敵返貧4件套,真係翻身有點難。相反,先立業,積累一筆財富,錢生錢,那怕到時男人四十,也不乏女人吧,怕是隨傳隨到,去KTV點女人都得?講笑,但20年積累的財富肯定能躺平啦吧,多養一個老婆仔應該游刃有餘。

就先寫這幾句,哈哈,我只是在書店隨手翻,下次有空再翻,未睇完。



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

核心持股平保長和長建

平保公布業績,哎,賺息蝕價,派息由1.5增至1.62人民幣,很好很好,可是股價啪啪打臉,無奈。業績分析就免了,一大班人比我分析得更透徹(不過冇咩用)。當初著重股息率選中平保的,唉,等個好價,日後換回指數ETF。

長和長建是以前的愛股,早已清零,但我一直有留意:

另一邊長和系都有業績,以前的核心持股長建,派息年年增,但股價還在半腰,最近賣港口一事反而為基建業務增加政治風險,萬一到時俾人攪,話中國人控制你水電煤......海外公用股好像突然不香了,現在要打上政治折讓。

然後,長和,派息下降。賣港口由好變壞,在賣之前,原來港口已經俾人攪緊,例如上門查數,被覆核運營法理依據等等。唉,長和遍布全球,如果有人一心攪你,絕對經不起,也逃不過,如果這次賣得成,可能,其他業務都可以攪佢,一攪,長和就會甩手,如果咁睇,長和未來可能被攪一件我就賣一件,變成超級特息股。


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

科技牛市

無容置疑今浪科技股是領頭羊,中國陸續攻克各種封鎖,這輪牛市或許是科技平權,科技重估。繼續堅定持股恆生科技ETF!

美西方由[俾張圖紙俾中國都造不出來]到[中國落後我們20年]再到[我們仍然領先中國5-10年],然後再再再...再進一步改口到[在這個領域上我們領先的項目比中國多(=部分被中國反超,=只講A領域即係B領域衰左)]

這些口徑透露出西方的偏見,或許因此導致誤判,頻使橫手,但對我們的影響正是邊際遞減,愈減愈冇,我是[明天會更好]的人,自然也是看好國運。而家科技領域愈來愈多突破,把全部都突破完了(或之前)大概也就一地雞毛鳥獸散了,不過按我逐級減持咁做,應該都是大賺走人,只係賺少了而已。

雖然已經爆升10000點,但恆指24000和科指6000,都是長期中值而已,我暫不擔心升浪完結。按照我的指標,我至今頻叫朋友入市(已有股票戶口的人),佢地還是紋風不動,A還在3400點,雖港股成交3000億,但都不怎麼熱烈,如果相信升浪尾聲係有一大班人興高采烈地追的話,那麼好像遠遠未到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家人寄存在我戶口的股票,每年都有新資金按入,是家人的退休金,保險,股息,政府津貼(家人名下確實冇錢可申請各種津貼)

這些新資金已沒有重新投入內銀股,受我影響,新資金都是A50中國和恆科ETF。


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

錢是怎麼出來的呢?

省出來的:

但再怎麼極端節省都有限度,而且隨著節省的強度逐漸出現邊際遞減。過度節省亦只會在其他方面虧蝕,例如睡眠時間,精神健康,飲食質素,人際關係等。

確實在未賺到較多的錢時,[錢是省出來的],但隨著省出的錢變多了,再節省的效益已大幅下降,每年省出10萬,數年就幾十萬,如果你放長線,隨便一個波動就幾萬上落,你節衣縮食都不及1分鐘上落,省來干何用?

我踏入社會初期確實慳得一蚊得一蚊,數年後已經丟棄[錢是省出來]的觀念了哈哈,節省確實是第一桶金的主要來源,但有了這桶金之後我不鼓勵繼續省了,不值得,睡少了朋友少了。

賺出來的:

但光依靠自身,再怎麼賺,都會受制每天24小時,最後都會遇上天花板,而且每人的能力不同,我呢單月主動收入最高也就4萬頂天了,全職+兼職,收入上升還得靠自我增值和職場際遇,也不是自己能控制,而且智能發展千里,也不能確定長做長有,中年失業也並非不可能,但就算你20年全勤,不算通脹,主動收入賺盡都是960萬。

主動賺取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,不過能夠高收入的人士能有多少,至少我不是,我就是窮鬼,全家都是窮鬼,就只是好彩父母親戚有點棺材本俾我挪用一下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現在我透過諸多槓桿,股票倉市值700萬,實際打工13年左右吧,都是炒散,平均年收入連續13年都在統計處最低果33%。如果只靠自己真係蚊訓,我真感謝家人把儲蓄(內銀股)寄存在我戶口,讓我一開始就白嫖50萬額度,多張底牌用,支付工具面世時又搲了一筆,然後又用家人的錢轉給自己扮資產證明搞大自己的信用卡額度。


200萬,中銀孖展(家人+我)
240萬,恆生孖展及抵押透支(家人+我)
200萬,大新孖展(家人+我)
160萬,所有信用卡額度(我),目前很少賺錢套現,僅用在信用卡分期兌現及卡冚卡(有推廣時)
140萬,家人信用卡額度(在能力範圍內順手搞大家人的卡額度),(僅在有推廣時及卡冚卡時用)


今年恆指是個好開頭,希望好到尾,我持倉目前並無增減,繼續持貨逢高丟一丁點點,槓桿真是個好東西。




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

科技行情,恆指重上24000

調整幾日,又升了,刷新近期高位,在24000樓上收市,恆指總算升到N年均值,但由於升勢偏科,大部分行業板塊還在熊,仍在N年大底裡面,恆指最低位起計都升左9000點了,跌有你份升冇你份令人精神分裂,再次引證ETF的好?

今輪升浪由科技股帶動,有點像美股七雄帶起整個指數的樣子,升勢僅集中在一小小小小攝內,所以今浪在云云千只股票裡面買中升市功臣的人估計不多吧(而且還要重倉),今浪騰訊阿里中芯小米升勢顯著,我只持有上個浪剩落的騰訊,及後來訓身的恆科ETF。恆科ETF最高峰曾持有500000股,目前已分注獲利,仍持有350000股,繼續持有,慢慢搣,讓子彈飛。

現在還沒怎麼升的,很為難,像我的平保恆地,唉,我自己都拿不定主意,平保看來要等到A股爆發才行了,之前10月7日平保都60蚊,而家50有找,拖我大腿。

目前我,天天以身邊朋友為觀察對象,佢地都曾買賣股票,但到今日仲未入市,除非佢刻意瞞住我,否則似乎預示今個浪或許遠遠未到摸頂時。如果所有升浪最終總有人為此買單,我一路升一路丟,至少唔會係我掛......我就天天留意佢地,佢地一入市,我先沽為敬。




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

曾經愛股長和

翻查紀錄我曾在2019年8月以65元買入長和,唉,家鄉多麼遙遠。長和的連年下跌,今日爆升兩成後仍然在超級低位。

2022至2023年陸續換馬長建,然後長建都是平手走,長建跟著個市一樣照插,公用股都照同你腰斬。

之後好像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選股目光有點不對勁,自此之後除了仍然持有的股票,只以指數ETF入市,恆科ETF可謂我持股最賺的了,科指低位暴升100%仍處之泰然,目前恆科ETF浮盈70%但沒了以前揸個股時果種忐忑不安。

人是只能賺認知以內的錢,我看來是缺乏揸個股賺到錢的認知,但幸好還醒悟了揸指數ETF賺到錢的認知,

今日恆指科指反彈,不知道是否又再度發力了


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

20250228,二月結

2月結束囉,這個月真是從頭爽到尾,如果冇左27,28號仲完美.......組合由年初的+4%升到+18%,持倉增加了50萬市值,及回籠了30萬左右彈藥。

3月繼續去開戶,市旺的話,就衝持貨市值的上漲就能再開多個戶口備用,瘋狂囤積底牌。


目前持倉:


恆科ETF,350000

平保,55000

港交所,2700

騰訊,1400
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