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是個水塘,水多就係咁存,水少就係咁揼。黎緊都係雨季,老美放水板上釘釘,繼續近乎鎖倉。
有個獨立洋房大宅銀主盤超級大平賣:想法是?
A買不起
B怎樣才能買得起
以前最叻玩信用卡賺冇汗錢,卡冚卡不在話下啦,佢地仲貼錢俾我玩,唔玩就笨!不過俾佢地封哂啦!
而家靠著以前積累的特高信用卡額度搞搞套現,用銀行的錢為自己及家人開一堆尊尚戶口搞搞孖展透支,全丟指數ETF,
與大市同步便知足!我躺著收息,齊賺冇汗錢!
一次性開支:彩禮,擺酒,婚紗,蜜月,首飾,婚禮統籌等。
在香港,一場[體面]的婚禮,要不要50萬起?如果每封紅色炸彈能炸出1000蚊,都要派出500個炸彈才平手,唉。
財富累積50萬可不容易,光是原始積累怕要5至10年,你用了,就相當於付出了你這麽多年的時間成本。如果你,能忍住,50萬丟到盈富基金,假設年化回報10%,一年後2026年55萬了,十年即係2036年就是129萬,30年就是872萬。誇張的說,你使用了會在30年後變成872萬的錢去鋪張一下就霍霍沒了。
即使50萬唔洗你出,婚後獨立,就有住房支出,兩條友估你都唔會煮飯,所以早午晚餐水電煤住全部冇得啃老,每月冇啦啦爆出上萬的開支,每月10000的支出,需要.......需要目前市值200萬的內銀股的股息去填氹。否則,你從收入或本金提取唄,但這些本金本應放著增值的,複利之後是........
消費陷阱太多,資本最希望你結婚生仔買樓,之後你就成永遠的資本奴隸,怎麼踢你也不能辭職了,而且你又花光能夠改變命運的本金,資本樂呵呵,你一邊打工一邊支出,收支平衡,活到老做到老。
與其兩個人平平淡淡過日子,我更傾向一個人先富起來再講。按年化10%算,由20歲開始年投入10萬,40歲就有630萬了,以我狀況推算則肯定是千萬級(槓桿呢),屆時40歲又如何,千金男,有何愁。
2024年首3季普遍都是挨揍,扣除家人負債後我是負值,但這種負債你可以用李兆基借俾恆基地產的錢形容,唔通李兆基向恆基地產追數?終於,扛到924來了,唉,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,撥雲見日,否極泰來。
上漲,不是沽出決定性理由:
如果你已訂立「目標價」,例如阿里巴巴300元!!但短線暴漲30元,也只是離「目標價」近了些而已,還未到啊,但就已心魔作祟,是恐懼。恐懼令你止賺了。如果你真信奉什麼價值回歸,現在才回了一丁半點,那你當初訂的目標價往哪去了?
投資看的是耐心,少做買賣,多多睡覺。人,只需在幾個重要轉捩點做好了就行,像80年代,傻呼呼買了樓,就成中產了。他,也就,只是,剛好,在某轉捩點,又剛好做對某件事。
我繼續按計劃每升少少就掟少少(主要是必須應付一下大腦,平息一下某信息素)。如無「意外」,可能真要上漲至30000+點,我才有較大幅度減持。意外指確認跌穿牛熊線。
我身邊的「親友燈神」尚未入市,失蹤多年的「BLDG主」尚未復活,目前完全談不上熾烈。
我們投資初心都只是[年回報10%+]或[跟隨大市],但往往被人性左右,估神上身,跌你去估底,升你去估頂。結果,99%估錯底估錯頂,跌就過早瞓身或買得太少,升你就過早止賺或信心爆棚沒沽變成舊地重游。
眾所周知,我以前都是買收息股為主,尤以長和系為重,後來唔知痴左邊條筋,改買ETF了,在此之前還買了平保和港交所。買港交所自然是因為放水,牢美減息必然交投上升,就買了。而買平保則主要是戶口需要有收入去應付利息支出,平保最低買入價三十多元,8厘,令我不用花腦汁還息。股票倉的月供恆基早已停供,騰訊則由於與家人夾份也不方便沽出,最後我的股票倉就是騰訊恆基港交所平保了。然後,一切可動用額度都買恆科ETF。
目前我算是低位入滿貨(其實再跌仲可以掃多2次),目前是等運到,耐心最重要,大部分贏家的交易都是十分少的,總是出出入入只會多做多錯,我稱呼為[偽勤奮]。我繼續按計劃每升少少就掟,我在此期間內還有其他計劃,隨著市值暴漲,最宜加大孖展額度上限,為下次抄底做準備。
套現所得,正不斷為我減槓桿,雖然手里資金多了,但不會留意其他股票了,目前已脫離安全邊際,不如多點留意下D三姑六婆幾時炫耀炒股,我等住佢接貨。
不少人把巴菲特名言天天掛在口邊,把頭像也換成巴菲特,卻隔三差五就交易一次,唉我們只是普通人,別老是想跑贏大市追漲殺跌一朝富貴了,我在暗示什麼不言而喻了吧。
簡單透露一下日後計劃,我持股市值已從低位反彈100%,我在想,低位我的孖展戶口都能有100萬額度,我打算申請到200萬,如果全部戶口都這樣做,那我的孖展額度將暴漲至1000萬級(目前660萬+)。當中,也會順手試試找個手鬆的銀行晉升到私人理財看看。
投資指數ETF,年年跑贏90%人。(當然,也別搞什麼花樣,買那些什麽鬼金屬半導體房地產ETF,當你在這樣搞,你似乎漸漸又被貪婪左右了,你好端端去買這種鳥不生蛋狗不拉屎的ETF,肯定是你飄了,覺得要抄底追漲了吧)
美國多次施壓,只是進一步曝光中國科技一日千里,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大清。
以AI為首的中國資產,必須升,爆升這種,需給予押了國運的人一把糖,信國家,得福報。
今日恆指恆科同創近期新高。牛市真的在疑惑中成長,科技資產在一堆疑問中持續攀升,沒信心的人已失去低位投資的好機會,現價入市也沒有太多安全邊際,或許,已經,錯失了十年一遇的命運大轉盤!
目前我持股不變,(或可能在今日收市前輕微沽出1至2萬股恆科)。
我一直是超級大好友,雖目前浮盈甚多,但估計尚在山腰,繼續,讓子彈飛!
(下午15時,以6.66沽出10000股恆科ETF)也就只把日內升幅套現出來而已,整體股票倉市值破頂,隨著分段食糊,現金增加+市值增加
剛才以6.25沽出10000股恆生科技ETF,就套現果6萬多,也不夠今日截至目前升幅,持股由35萬股輕微下降至34萬股,但市值卻由昨日收市212萬升到套現後213萬。
恆指已劍指27000+点,我的撒退指標就是觀察身邊[朋友]入市未,佢地自從3萬点入貨,萬5点出貨後仲未入市,佢入!!我走!!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4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今日收升三百,收市埋單喜提歴史新高,市值雖高達800萬,但扣除雜七雜八的槓桿(例如孖展),其實得二百多萬流動資金(不計物業)。
今日恆科ETF盤中突破6蚊,再升一小截我就會沽出,都是之前方法咁沽,100萬市值升到變成105萬就搣5萬走,盡量搣來搣去都仲有100萬。本來6蚊我應該沽少少的,好像太耐冇野落袋,但我未訓醒,起身已黃昏,6蚊×350000股=210萬,我大概套現10萬蚊,然後等剩下的200萬再次升到210萬又套10萬。
平保原來前天已除淨,好好,收息5萬多,但股息與利息相抵,沒啥影響。
恆指2萬6,距3萬只剩15%,現在入市已沒有著數,以前叫人撈底,佢都罵鬼我,而家我只需睇住佢幾時入市,就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跑路。
恆指26000+,持股不變,組合跟隨大市喜提新高,躺贏!(只要你冇被特沒普震走)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5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執筆時,特朗普暫停關稅90天(對沒作出報復的),這不就是兒戲嗎?此刻,道指暴漲7%,納指暴漲11%,總統大人在炒股嗎?好淡都俾你打靶了。唉,泱泱大國竟如此兒戲朝令夕改,全球升斗市民有的爆倉有的震走,欲哭無淚。
假設真的免了小國關稅,中國繼續100%+關稅,也是對中國打開了一扇門,讓貨物換個標籤經東南亞墨西哥入美國,但這樣豈非令中國獲得緩衝不至於硬脫勾,這與積極打壓中國崛起的對策不符。(雙方都做好心理準備硬剛了你現在突然叫暫停?)
過去數日股市大幅波動,申報下,沒增持,也沒減持!由於估計關稅戰一打響那有這麽快收工,都預你打到卸任了,加上港股ATM的尿性,自己沒事都會被隔離㩒機提款,我槓桿錢經不起嚇唬,所以增持位設定在恆科4蚊,昨日沒能成交。
如果關稅戰就此落幕,也是好事,繼續回到初心,等你減息,上望25000點28000點30000點,分注沽貨。
如果90天暫緩真是只是暫緩,最後還是要開地圖炮,那我繼續恆科4蚊入貨(屆時收了點股息錢包寬鬆了可能稍為調高一下入貨位,例如4.2元就入)
美國對中國加徵34%關稅,今日下午大陸已[禮尚往來]向美所有商品加徵34%關稅,全球股指急插。
我是超級大好友,持有的股票都是中港市場為主,也間接透露了自身看好國運的一面。美國近年奇招盡出,只是曝露自己不足。
美國把全球化實施得淋漓盡致,一時之間美國沒相應的廠房生產各種工業制品,估計都會由自己進口商硬食一波關稅,之後也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有人在美國設廠,美國而家朝令夕改,廠建好了都已經下屆政府了,也不知會否推倒重來,那就左右一巴。
客觀咁諗,我借助DeepSeek一齊諗,都是諗唔明,怎麼都是七傷拳,而且是自傷一千敵傷幾百果種,睇唔通,綁好安全帶,帶上爆谷,睇戲!
持股沒啥變動。
未來大陸會[擇機減息],美國預料也會減2次息,全球貨幣寬鬆,香港作為ATM,自然是水緊時提款,水多時存款,黎緊都會係愈來愈多水過黎存款,繼續坐!出出入入都只係左一巴右一巴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5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偶爾讀到幾本書,個別有幾句還挺精警的:
[富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富人,窮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窮人]那也確實,窮人即使胡來了破產了都仍然是窮人,富人卻是一朝返貧。書指的是窮人要逆人性而行才有跨越的機會,順人性就很可能一生不變了。
[窮人一旦積累資本就沒有窮人,社會亦不能運轉,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些事件將窮人的資本拿去]聽起來也合理,如果人人20歲打工10年,死省爛省都可以積累逾百萬財富,再俾佢儲多10年,40歲都退休了,個個都唔撈,真係搵個侍應都冇。而且確實當你儲左幾十萬,正好[買樓][結婚][生仔],湊巧正如書所講就俾佢消耗了你剛積累的資本。
[從小教導你們學一門好技術,進一個好行業,找一個好工作,那怕你是醫生還是工人,終究都是為了富人服務]這種觀念從小灌輸,看似合情合理,實則是你學的技術愈高,愈被綁死在安穩賣力上永遠為富人服務。已經身為醫生律師年入百萬的,絕不會冒險只會安分守己,等於直接被鎖死在普通人這層裡面,各自成為社會裡面不同的螺絲。
[向窮人講成家立業,向富人講業立家成],這裡有點因果關係,倒因為果?但確實符合我的邏輯,先成家,屋仔車仔老婆仔細路仔,無敵返貧4件套,真係翻身有點難。相反,先立業,積累一筆財富,錢生錢,那怕到時男人四十,也不乏女人吧,怕是隨傳隨到,去KTV點女人都得?講笑,但20年積累的財富肯定能躺平啦吧,多養一個老婆仔應該游刃有餘。
就先寫這幾句,哈哈,我只是在書店隨手翻,下次有空再翻,未睇完。
平保公布業績,哎,賺息蝕價,派息由1.5增至1.62人民幣,很好很好,可是股價啪啪打臉,無奈。業績分析就免了,一大班人比我分析得更透徹(不過冇咩用)。當初著重股息率選中平保的,唉,等個好價,日後換回指數ETF。
長和長建是以前的愛股,早已清零,但我一直有留意:
另一邊長和系都有業績,以前的核心持股長建,派息年年增,但股價還在半腰,最近賣港口一事反而為基建業務增加政治風險,萬一到時俾人攪,話中國人控制你水電煤......海外公用股好像突然不香了,現在要打上政治折讓。
然後,長和,派息下降。賣港口由好變壞,在賣之前,原來港口已經俾人攪緊,例如上門查數,被覆核運營法理依據等等。唉,長和遍布全球,如果有人一心攪你,絕對經不起,也逃不過,如果這次賣得成,可能,其他業務都可以攪佢,一攪,長和就會甩手,如果咁睇,長和未來可能被攪一件我就賣一件,變成超級特息股。
省出來的:
但再怎麼極端節省都有限度,而且隨著節省的強度逐漸出現邊際遞減。過度節省亦只會在其他方面虧蝕,例如睡眠時間,精神健康,飲食質素,人際關係等。
確實在未賺到較多的錢時,[錢是省出來的],但隨著省出的錢變多了,再節省的效益已大幅下降,每年省出10萬,數年就幾十萬,如果你放長線,隨便一個波動就幾萬上落,你節衣縮食都不及1分鐘上落,省來干何用?
我踏入社會初期確實慳得一蚊得一蚊,數年後已經丟棄[錢是省出來]的觀念了哈哈,節省確實是第一桶金的主要來源,但有了這桶金之後我不鼓勵繼續省了,不值得,睡少了朋友少了。
賺出來的:
但光依靠自身,再怎麼賺,都會受制每天24小時,最後都會遇上天花板,而且每人的能力不同,我呢單月主動收入最高也就4萬頂天了,全職+兼職,收入上升還得靠自我增值和職場際遇,也不是自己能控制,而且智能發展千里,也不能確定長做長有,中年失業也並非不可能,但就算你20年全勤,不算通脹,主動收入賺盡都是960萬。
主動賺取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,不過能夠高收入的人士能有多少,至少我不是,我就是窮鬼,全家都是窮鬼,就只是好彩父母親戚有點棺材本俾我挪用一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現在我透過諸多槓桿,股票倉市值700萬,實際打工13年左右吧,都是炒散,平均年收入連續13年都在統計處最低果33%。如果只靠自己真係蚊訓,我真感謝家人把儲蓄(內銀股)寄存在我戶口,讓我一開始就白嫖50萬額度,多張底牌用,支付工具面世時又搲了一筆,然後又用家人的錢轉給自己扮資產證明搞大自己的信用卡額度。
200萬,中銀孖展(家人+我)
240萬,恆生孖展及抵押透支(家人+我)
200萬,大新孖展(家人+我)
160萬,所有信用卡額度(我),目前很少賺錢套現,僅用在信用卡分期兌現及卡冚卡(有推廣時)
140萬,家人信用卡額度(在能力範圍內順手搞大家人的卡額度),(僅在有推廣時及卡冚卡時用)
今年恆指是個好開頭,希望好到尾,我持倉目前並無增減,繼續持貨逢高丟一丁點點,槓桿真是個好東西。
翻查紀錄我曾在2019年8月以65元買入長和,唉,家鄉多麼遙遠。長和的連年下跌,今日爆升兩成後仍然在超級低位。
2022至2023年陸續換馬長建,然後長建都是平手走,長建跟著個市一樣照插,公用股都照同你腰斬。
之後好像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選股目光有點不對勁,自此之後除了仍然持有的股票,只以指數ETF入市,恆科ETF可謂我持股最賺的了,科指低位暴升100%仍處之泰然,目前恆科ETF浮盈70%但沒了以前揸個股時果種忐忑不安。
人是只能賺認知以內的錢,我看來是缺乏揸個股賺到錢的認知,但幸好還醒悟了揸指數ETF賺到錢的認知,
今日恆指科指反彈,不知道是否又再度發力了
2月結束囉,這個月真是從頭爽到尾,如果冇左27,28號仲完美.......組合由年初的+4%升到+18%,持倉增加了50萬市值,及回籠了30萬左右彈藥。
3月繼續去開戶,市旺的話,就衝持貨市值的上漲就能再開多個戶口備用,瘋狂囤積底牌。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5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N年守勢轉為攻,終於雲開見月明。按以前訂下的減磅計畫繼續,以5.8元減持,最終5.85沽出10000股恆生科技ETF。持股由360000輕微下降至350000,平均成本降至3.4元。
今日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再創國慶以來新高,強到沒朋友,作為重倉恆科的我,感到振奮,幸好當初以恆科作為撈底對象,不然就更跑輸大市了,恆科ETF經多次小注獲利,成本已降至3.47元,再沽一注就降至3.33元。
好想一直持貨,但總要解決大腦激素需求,怎樣都要沽出一點點解決大腦生理需求。投資就是要戰膀自己(或者要學會欺騙大腦),我低位熬過了,肯撈,肯揸,一齊熬過新低,付出了很多,但絕對不是為了回本!!繼續堅定持有,雖然我有分注減持,但每次減持金額連當日升幅都冚不上,談不上減磅!!我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「大好友」。
加油,各位大佬,希望今個升浪不是短跑,是長跑,長升長有,早年積累的這些貨底就是我們通往階級躍遷的門票!!
未入市的人多著呢,他們不少造了定期尚未解放,或者仍然半信半疑,如以他們為指標,談見頂或許還是有點早了。天天幾千億成交,外資現價湧入總得加返二三十個點出貨,現在23000點都仍然是恆指長期均值附近,談不上高又談不上低,繼續堅定持有!!
上面沒有計算信用卡套現和分期貸款:
今年如無意外,是泵大個額的一年,底牌愈多愈好,備戰下個浪...底.......除了自己的戶口,在家人身上再複製一次,一個循環之後。如果真的隨大市上升資產遞增,那我可以再重新回到第一格重做一遍,用「申請加額」取代「新申請」然後重新再運行一圈~~~~
早前搞定我的大新銀行,我能把槓桿壓力由恆生轉嫁到大新,騰出來的恆生額度利用其「可提現」的特性,直接提現射落家人戶口,替家人直升VIP兼開埋個透支戶口,再搲埋個推薦人獎新客戶獎新資金獎新信用卡,正呀!!!
屆時操控全家股票戶口,真係運籌帷幄,我覺得我有點像「系內股份平分債務,每個戶口都出少少槓桿去(買股票/撈底/救命),像哪個....?!?!」
尊尚理財的信用卡可以搲機場貴賓室用,都順手記低了,雖然我不會特地去機場白嫖一頓。
5.4減持40000恆科後,恆科成本價降至3.47:
今日午後開市,以5.4元沽出40000股3032恆科ETF,5.4是我上次10月7日的沽出價。一眾科技股內銀股升升升,今個蛇年一開波真是爽,各位低位捱打的終於熬到有甜頭了。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6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一個DEEPSEEK揶動萬億,牛逼,受惠此浪,組合市值回升,升穿上年12月7日。恆科距10月7日高位一步之遙,我由睡夢惊坐起,立馬留意留意隨時準備減磅。
這個新年逗了很多利是,嘿嘿,當保安,我逗了56封,沒有10蚊,至少20蚊。我沒有主動恭喜的哦,公司守則,而且主動的話像乞討般,有就多謝,冇亦唔會有什麼特別感覺
蹉跎半載的擴大槓桿額度計畫又可以得閒諗諗,分注減磅的套現所得將會去某銀行開通股票孖展戶口,這間P-0.25%,打算射100萬落去開100萬額度備用,又多個VIP,再多張信用卡,底牌愈來愈多,今個浪底我幾乎負250萬,那下次我怕是可以負400+萬...
目前持倉(不計派息):
恆科ETF,40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踏入蛇年,大市又升返D,執筆時恆科已經5000,距前高只有10%,快點,搞快點,重回高位意味我之前的逢高減找計畫又得繼續下去了。
恆指自10月果下爆升急跌,除了果陣分段減磅了那么一丟丟恆科外,一直都沒什麼操作了。
2024年我都在保安室內hea,收工再安裝一單半單,日漫都看完了,現在要看國漫,每日睇9小時漫畫。
截一下2025年持倉,繼續等....
目前持倉(不計派息):
恆科ETF,40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